螺丝钉:企业组织中的个体

2019-01-11

前言

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,我都是在互联网公司的纯业务部门,负责软件开发。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细致的专业划分、职责划分,细致到每个小组、每个人负责一摊事,并有明确的绩效考核。

在这种框架下,每个人如同巨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。我根据自身经验,总结了这种方式的利弊。

人无穷多,力量无限大吗?

所谓人多力量大,但是当人无穷多的时候,力量会无限大吗?

当然不可能。

人是有感情、有心理活动的,当人多起来之后,管理难度、沟通难度都会加大,大到一定程度后,管理与沟通都会遇到瓶颈。

我们知道,计算机代码是没有感情的,让它做什么他就做什么,那么代码无穷多,程序的力量会无限大吗?

答案还是不可能,在 Unix 思想中,一个程序干好一件事情就行,要保持 KISS。原因是如果一个程序要求的功能过多,它的架构设计会变得很困难,并且难以维护,当复杂度积累到一定规模后,它变得不可维护,同样会遇到瓶颈。

因此可以看出,问题的关键在于复杂度,复杂度上去了,效能就会受到影响。

组织架构就是复杂度

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?

我们引用一个老掉牙的段子: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?

答案我们都知道,三步:

  1. 把冰箱门打开
  2. 把大象放进去
  3. 把冰箱门关上

假设这就是标准答案,通过这三步真的能够把大象放进冰箱里。

我们从组织架构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。假设有三个部门分别负责其中的一个步骤:

  • 开门组
  • 大象搬运组
  • 关门组

现在他们接到了公司的任务,需要把一头大象放到冰箱里去,我们设想将发生的事情。

时间复杂度

首先三个组协调了半天,终于约到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,一起坐下来碰头:

  • 项目 KickOff:目标、使命、规划
    • 目标
      • 短期目标:完成公司任务
      • 长期目标:建立一套高效将大象装进冰箱的业界规范,在业界推广
    • 使命:让世界上不再有难装的大象
    • 规划:
      • 初期:方案设计与验证
      • 中期:项目实施
      • 后期:推广

项目计划列出来后,发给 Leader 审阅。Leader 何许人也,想必大家都知道,必定是高瞻远瞩者。

他看到这个计划后直摇头:

  • 什么?只有大象?
  • 你们还是思路太过于局限,眼界太低
  • 只装大象怎么能体现出你的领先程度呢?
  • 难道没有发现,装任何东西,它背后是一个商业模式吗?
  • 要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
  • 不能只想着装大象,你今天装大象,你一辈子装大象

众人一听,我去,还是老大水平高。赶紧又约了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,一起坐下来修改 PPT:

  • 目标
    • 短期目标:完成公司任务
    • 中期目标:建立一套高效将大象装进冰箱的业界规范,在业界推广
    • 长期目标:建立一套装X的商业模式,给啥装啥
  • 使命:想装就装,欧耶
  • 规划:
    • 初期:方案设计与验证
      • 在设计初期不能只想着装大象,要把装火箭、装蚂蚁都考虑进入,建立通用框架
    • 中期:项目实施,装大象,同时试验装火箭、装蚂蚁
    • 后期:推广

在大家的加班与通宵下,计划终于出出来了,通过了评审。不得不说的是,大象晾在一旁都快凉了一半了(大象:???)。

后面的故事我就不再延展了,否则一万字也写不完……这也能体现出,分工协作后,花费的时间大大提高了。原来只需要 3 个步骤,通过分工后扩展出许许多多个步骤,以及协调所需付出的时间成本。

究其原因,可以总结为:

  • 人是贪婪的,人多了之后,期望成倍的增加
  • KPI 导向导致人们脱离原始目标(详见下文)
  • 信息同步、协调把控,都需要付出大量时间、精力成本

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司里有时成功的项目,团队的人数并不多。有时候反而人少好办事。

绩效复杂度

把大象装进冰箱主需要 3 步,打开门、放进去、关上门。对于公司来说,装大象这件事情并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,要求并不高。只要能麻溜装进去,省下精力来放在重要的事情上。

就是这么简单一件事情,在从上到下一步一步传达的过程当中,由于绩效的存在,会逐渐发生扭曲。

原因也同样很简单,每个作为螺丝钉的人,他们来到公司是希望自身发展的(升职、加薪),不论哪一级,在做事时都希望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,获得 Leader 的重视,承担更高层次的工作。

这也与公司对员工的期许附和起来了,公司都是希望员工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待问题,而不只是无脑执行。

但是问题是,对于一个螺丝钉来说(底层搬砖的、小 Leader),一个季度能接几个项目呢?可能装大象这件事情是他们一个 Q 中最大的事情了。因此必然是要在这件事情上大作文章,哪怕任务交待地很清楚:麻溜给我装进去,越快越好。

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后,完成的效果会反过头来大打折扣。简单说就是三个字:想多了。这个情况屡见不鲜。

当公司规模变大之后,这是个无解的问题。不设定绩效不行,设定绩效也不行。

我的感悟就是:

  • 一个集中分层的组织,当层次变多之后,传声筒开始失灵
  • 上层的想法与最终结果存在较大偏差

咋解决呢?

  • 为什么问题一定都得解决呢?
  • 全球大公司都存在这个问题,组织管理学研究了好几十年,也没解决了这种问题
  • 存在这个问题的都属于甜蜜的烦恼,毕竟人家都是一定规模的大公司了

有序与失控

我们常说别的团队多么好,自己所在的团队多么乱。当然,别人家的饭都香。排除主观心理,假设两个规模差不多的团队,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好坏呢?

什么是好

我们往最理想了说,什么样是好呢?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,我想到的有:

  • 老板是一个务实的人,想法既超前,又切实际
  • PM 能够写出详尽、 自洽 的产品文档
  • PM 能够通过迭代逐步搭建起工程化的产品模型
  • 设计师形成产品的设计语言,形成复用度极高的组件库
  • 技术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,通过应用最佳实践,最大化提高开发效率
  • 有完善的内部系统,可以方便、开发、调试、运营、监控
  • BI 团队能够建立完整的大盘、数据分析、应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探索
  • ……

梦之队啊……可能吗?如果有请告诉我…………

什么是不好

什么是不好就不必说了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
足球与互联网团队

最近我迷上了踢实况足球,我发现足球这种由 11 个队员协作完成的活动,与互联网团队的管理是可类比的。

假设:

  • 老板是守门员
  • 策略、产品是后卫
  • 设计师是中卫
  • 研发是中锋
  • 测试是前锋

一个业务项目的从零到一,就像是老板发出球,经过一级一级向前传递,最终打入对方球门的过程。

在这个过程中:

  • 如果老板不靠谱,一脚把球提出边界,这次进攻直接宣告失败
  • 每组职能的队员如果做得好,球提给下一级会很舒服;如果做的不好,下一级会很难接,甚至接不住
  • 如果战略清晰、果断,会是很漂亮的一次进攻;如果策略前后反反复复,皮球踢过去又传回来,会提高丢球的风险
  • 比赛是有时间的,不能干耗着
  • 每个球员都有体力值,长期透支对身心都会带来不利影响,从而影响整体战略

贪婪

大多数时候组织失控源自战略贪婪,不断给自己加杠杆,想要把好处最大化,以致迷失自我。本本分分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,但是话说回来了,真正有点本事的,谁又能安于本分呢?

总结

有的人喜欢这种做螺丝钉的感觉,喜欢一步一步往上爬。有的人不喜欢这种做螺丝钉的感觉,向往自由自在。

通过两年半的工作经历,我属于后者。我想大多数野心不大的人,可能都是倾向于后者的吧。但是生存的压力,又会将我们推向前者。

生存嘛,一向如此。